中新網太原11月12日電 (胡健 通訊員宣林)記者12日從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研究院獲悉,來自日本築波大學、臺灣屏東教育大學、大同大學和雲岡石窟研究院的9位學者發佈了一年來對雲岡石窟研究的新成果。日本築波大學教授八木春生此次將研究重心轉向工匠,分析出不同石窟工匠的雕鑿差異。
  這一成果是在一周前舉行的2014年中日雲岡學術研討會上發佈。八木春生教授發表《關於雲岡第5、6窟工匠系統的問題》的研究報告,他根據第5、6窟圖像與此前所開洞窟圖像作關聯性分析後,認為第5窟和第6窟的雕鑿工匠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,其中第5窟工匠與曇曜五窟和第11、13窟的工匠有淵源;第6窟的工匠則繼承了第7、8、9、10、12窟的傳統。
  八木春生現任職於日本築波大學,是目前日本國內研究雲岡石窟最知名的人士之一,著有專著《雲岡石窟文樣論》。這是他第五次來到雲岡石窟和中國學者一同參與研討,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,再次來到雲岡,有種“回家”的感覺,雲岡石窟這處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,對於日本來說是一處特別的石窟,雙方的學術交流活動非常重要。
  此外,來自日本築波大學的熊阪聰美髮表的《雲岡第11至13窟外壁窟龕的演變》指出了第11至13窟外壁窟龕對第5窟的影響;雲岡石窟研究院員小中發表的《雲岡第20窟西立佛原狀調查及三佛問題討論》分析研究了第20窟外壁坍塌的原因和時間;雲岡石窟研究院趙昆雨發表的《平城:北魏墓葬中的音樂形象》對瞭解平城時代的社會音樂風尚具有重要意義。
  除日本築波大學和雲岡石窟研究院的學者外,來自臺灣屏東教育大學的教授李美燕,分享了她對《雲岡石窟第6窟中伎樂供養的意義與實踐》研究;來自大同大學的孫瑜、李海林、楊俊芳三位學者也分別以《北魏宗室崇佛現象研究》、《十六國少數民族政權與佛教關係研究》、《雲岡石窟飛天服飾研究為題》,講解了他們在北魏佛教史以及石窟寺方面的研究成果。
  雲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表示,中日雲岡研討會是一場務實的學術研討會,能及時反映對雲岡石窟的最新研究動態。雲岡石窟景區自2008年擴建整治以來,學術研究、文化事業、高校合作、數字化建設、泥塑壁畫修複、圖書出版、石窟考古整理工作等都相繼開展。
 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的雲岡石窟是中國最大的石窟之一,始建於北魏和平年間,現存主要洞窟45個,大小窟龕254個,造像5萬1千餘尊,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,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(完)  (原標題:中日台9位學者發佈雲岡石窟最新研究成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81veup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